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党建 > “创界留学声”访谈

返回

齐继革: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发布时间: 2024-07-16    

人物介绍:齐继革

留学国家:法国、俄罗斯

工作单位:《澳门月刊》驻北京记者站记者、联络主任

    Q1:大家好,欢迎来到创界留学声”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澳门月刊》驻北京记者站记者、联络主任先生到现场您先做一个简短自我介绍。

A:大家好,我是《澳门月刊》驻北京记者站的记者,做了十六年的记者。2003年我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法国格勒尔高等商学院 MBA学位后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莫大)进修。

    Q2:您是什么样的契机从北京到深圳以及港澳地区工作的?

A:深圳是我们当时同学向往的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我当时毕业的时候是邓小平南巡,然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我们对到深圳工作的朋友都很钦佩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这样一种理念影响了我

2005年第一次通过深圳去香港做一些文化交流科技交流活动2007年就决定在深圳停留几年,2008年去了澳门当时对澳门的了解比较少,在2008年的4月份参加了首届澳门国际环保展

澳门的一些展览有国际性当时提出绿色低碳主题我个人有一个契机,2009年2月份做了澳门月刊驻国内联络主任荣幸的在2010年至今连续15年参加了全国两会,对澳门香港深圳大湾区的9个城市都是比较了解的我愿意透过澳门这样一个新闻媒体,促进大湾区区域性的科创作为一个有留学经历,有港澳科技创新创业交流的一个媒体人,我也愿意在目前海归科协北京这块做好这种科技传播工作。

Q3您对香港的印象如何?您觉得您的学历背景是否与其在香港的创业经历相匹配?

A:我对香港的印象是深刻的,我认为香港的大学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吸引力,并且在教育方面与内地有紧密的合作和交流。我的学历背景与香港的教育环境相匹配,因为我在北京中科院进修的法国硕士学位在香港得到认可,我本可以申请香港科技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项目。我认为内地的国际课程与香港的大学相当,内地学生到香港升学有很多机遇。澳门高等教育则提供了国际旅游会展专业的最佳环境,并且拥有竞争力的人均收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区域性的科创教育类交流。

Q4您在澳门接触了哪些创新创业的优秀案例?

A:在澳门,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案例,特别是澳门青年在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意产业和影视文化方面的创业项目,这些项目符合澳门产业政策,促进了澳门产业的适度多元。澳门的大学对内地学生有吸引力,为他们提供了国际深造和回国发展的机遇

Q5:澳门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政策和实际创业领域的发展?澳门的科技类创新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A:澳门在科技创新方面拥有独立政策,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和法律方面,以保障其科创企业。澳门与内地在科技创新创业方面融合,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澳门的大学设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如中医药和太空实验室。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台了吸引全球科技、教育和金融人才的政策。澳门正努力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如旅游、影视文化、中葡经贸合作等。澳门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的科创论坛,作为一国两制成功示范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Q6:他们有意识的在做澳门整体的一个转型?

A:澳门正通过"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战略,即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葡经贸合作平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来推动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此举旨在减少对博彩业的依赖,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并作为中葡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同时,澳门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论坛,如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以提升其在全球化中的角色。这些努力展示了"一国两制"政策下,澳门成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示范作用。

Q7:澳门媒体如何塑造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形象,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澳门媒体通过策划活动,重点推广澳门作为中华文化传播基地的角色,以及其作为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着力点包括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澳门在两岸四地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并通过在内地发行的杂志(包括电子媒体),让澳门月刊成为传播澳门形象的重要媒体平台。这样的宣传方式旨在加深内地对澳门多元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的理解。

Q8:在报道和介绍澳门科创及其科研和产业结合方面的发展时,您如何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并在写作中提炼出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A:澳门和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力量与广东、深圳、广州等内地城市紧密相连,特别是在计算机、生物以及中医药等国家重点科研领域,澳门政府通过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吸引高水平人才和留学生等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这些科研成果本身,还要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包括科研人员的努力、政策的支持、以及产学研之间的紧密合作。在报道中,我们需要强调这些科研成果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国际上的前沿地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大湾区与北京、上海等国内科技中心之间的交流合作空间巨大。作为媒体,我们有责任为这些科研人员、企业以及创新创业者提供信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政策、市场和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报道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海归人员的角色和需求。他们往往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知识技能,但可能对于国内的科研环境、政策以及人才政策等了解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国内科研体系,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认为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胸怀祖国,听党话,跟党走。我们要以客观、公正、深入的态度报道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Q9: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中,特色文化如何影响并作用于这一过程?在您的报道和实际观察中,您是否感受到特色文化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或独特影响?

A: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中,特色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大湾区拥有悠久的商业传统和人才荟萃的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青年创业者具备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注重实践和创新。同时,大湾区也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员和高学历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也存在知识转化和对接的挑战。因此,加强内地与大湾区在人才、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至关重要。

Q10:对于在内地工作或创业的澳门和大湾区青年,您有哪些建议?

A:建议澳门和大湾区青年积极到北方学术集中的城市学习和交流,如北京、东北省会城市等重点大学,以深入了解内地文化和体制。通过学习和工作交流,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内地市场,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大湾区的发展。此外,鼓励他们参与国家大型国际活动,如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提升自身素质和国际视野,从而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独特作用,并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刘婷、孙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