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其他 > 图片新闻

返回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召开2023年度分支机构工作交流汇报会
发布时间: 2024-01-13    

      1月3日-4日,10日-11日晚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分四场在线召开2023年度分支机构工作交流汇报会,听取22个分支机构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设想,分享经验、共谋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分支机构是学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分,是学会落实主责主业的重要抓手,是学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倚靠。我们召开分支机构工作交流汇报会的目的是要进一步了解各自工作情况,纾困解难促发展;进一步展示各自专业优势,协同聚力再提升;进一步聚焦学会主责主业,共商共建谋未来。

      交流汇报环节,22家分支机构都把党建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一致表示:作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所属分支机构,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政治根基,履行政治责任,防范化解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意识形态风险,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业务交流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科普工委会以邮票为载体宣推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取得了良好成效,“科学咖啡馆”沙龙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也日渐显现。下一步将围绕青年科技记者培养重点谋划开展工作;新媒体专委会运用“人本元创(HGC)”与AIGC融合创新理念制作“科技新媒体小课堂”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下一步将重点探索组织形式创新,更好的吸纳新媒体科技传播人才;农业科技传播专委会立足挂靠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在服务会员单位成果宣推,组织引导会员参与国家课题项目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广受好评。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农口资源优势,向会员提供高价值内容产品和展示平台;科技传播力促进工委会举办得“科学与艺术”高端对话沙龙,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破圈”对话,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下一步将发挥专业所长在应该做的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能够做的持续开展科学与艺术共促共荣谋划开展工作;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与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共同策划开展的“书写科学”主题书法展和参与创作发布的歌颂科学家歌曲《寸心》等作品,把科学与文化、艺术有机融合,受到关注和好评。下一步将围绕延续性活动、品牌性活动、新策划活动开展工作,发挥好委员履职义务,服务好会员专业所需;科学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立足科技传播理论研究,在学术论文发表和专刊出版、专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术议题创设与开办论坛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将积极促进专业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推动科普转化、宣讲论坛及“AIGC+科学传播”未来媒介创客训练营项目落地;科技报分会充分发挥地方科技报社的科技传媒资源,在主题调研、科技报系统优秀作品评选、科技报系统发展研讨、中小学术科普研学及乡村振兴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将打造科技记者+科技专家+科技企业家的科学传播共同体,构建科技传播生态闭环;科技影视专委会立足农影中心,举办美丽乡村短视频大赛和乡村振兴农科短视频大赛,辐射广阔,广受好评。下一步将继续推荐大赛工作的基础上,畅通科技影视媒体沟通渠道,更好的助力三农服务和乡村振兴;数字传播伦理专委会依托高校资源在前沿学术研究、政策咨询、数字传播产学研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下一步将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中国科技界故事,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中心任务开展数字传播论坛研究和咨政服务;科技创新传播工委会围绕“新时代中国建造的科技创新”品牌组织策划专家对话、建造评鉴系列活动,受到媒体界的广泛关注。下一步将开展专精特新科创企业走访活动,推动企业场景和产品的可视化科技传播;妇女科技传播工委会围绕提升妇女科技新闻工作者的传播力、影响力及促进性别平等与女性赋权的核心任务开展巾帼示范阵地建设、科普宣传、科学家精神宣讲等系列活动,广受女科技工作者欢迎。下一步将立足专委会特色在扩大“四传播”学风涵养,研究妇女与科技传播的内涵和外延上持续发力,力求取得实效;科技期刊专委会围绕期刊审读、科普期刊遴选、科技期刊发展研讨等方面组织开展了系列工作,促进科技期刊行业的协同发展,引导广大科技期刊做优做强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将围绕打造科技期刊精品化谋划开展工作,力争推动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和传播转化效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新闻专委会通过举办“AIGC与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学术研讨会”和“AIGC与智能媒体高端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在学术研讨、咨政建议、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将聚焦数据新闻专业本身,拓宽视野,关注国际前沿学术动态,提升我们数据新闻研究水平和转化应用;智能传播专委会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服务科研与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取得申办2027年国际科技传播学会双年会的举办权,对于推动科技传播的国际化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将依托高校资源和上海科委科普专项发挥自身科研能力,服务地方政府,助力行业发展;健康传播专委会立足“人民生命健康”建设全局和战略定位,在编制健康科普指导手册,举办健康传播研讨会,开展公益义诊,举办健康传播沙龙等方面作出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做强医学沙龙品牌,持续组织开展健康科普沙龙、医学传播人才培训等基础工作,并通过申报国家课题提升专委会学术影响力;区块链传播及应用专委会深入行业和会员企业开展调研交流,了解区块链技术普及应用范围和市场反馈,参与并引导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有较大帮助。下一步积极发挥专委会业务所长,扩大调研交流,更好的服务行业发展,助力企业产值转化;元宇宙传播专委会在元宇宙科技传播白皮书发布、团体标准撰写、学术论文刊发、品牌活动举办、联合实验室成立等工作上建树颇丰。11月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办的2023“生成未来”数字经济与感知智能大会影响力较大。下一步将专委会继续致力于元宇宙的行业发展和自身影响力的提升,依托新媒体技术手段推动元宇宙科技传播健康有序发展;国际交流工委会在国际科学问题研究、标准和规范文件修订、学术研讨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在推动科学文化的多元化传播,增强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能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将在扩大学术国际影响力、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提升科技新闻对外传播能力三方面持续用力;组织教育工作委员会系统全面介绍了工委会设立背景、工作开展情况及各分支机构所在传播领域细分赛道的布局考虑。下一步将依托学会资源,协同各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发挥组织效能;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在开展科普产业理论研究、组织学术交流、举办科普研学大会、强化与地方合作推动产业落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普产业共同发展方面收效显著。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推动科普旅游业发展研究,开发科普产业的文化应用属性;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委会依托航天科工资源优势,立足“星航学舍”品牌,面向青少年群体举办了航天专家讲座、科普课程、活动竞赛等系列活动受众广泛,初见成效。下一步将探索联动航天科工与航天科技两大航天支柱力量,协同相关兄弟学会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文创产业、航天文旅等主题研讨,并通过举办讲座、赛事等活动扩大影响;电子竞技传播专委会在电竞赛事、电竞规则编写、电竞展览、电竞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将在电竞科普传播、教育培训、电竞产业联动推广、电竞人才发掘模型构建与科技人才培养关联度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助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交流汇报环节后,分管各分支机构的副理事长针对业务工作依次作出了点评,主要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二是聚焦细分领域,协同汇聚资源;三是坚持内容把关,适配媒介载体;四是打造品牌集群,汇聚品牌合力;五是开拓事业纬度,树立国际视野。

      延豪理事长总结指出,利用四个晚间时段召开分支机构线上交流会,希望能够为大家减轻线下参会的时空负担,便于大家参会,更好的集思广益,共谋学会发展。听取了22家分支机构的工作交流,对各自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摸一摸家里,心里更有底气和干劲儿,也更加明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分支机构与学会是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道路上的命运共同体,分支机构的自身能力和建设水平加和后就是学会的能力水平,分支机构的品牌和影响加和后就是学会的品牌和影响,两者的发展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希望各分支机构能够继续发挥业务所长,聚焦学会主责主业,强化长板、补齐短板,在党建引领、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咨政服务、会员吸纳等方面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切实担负起科技新闻传播的职责使命,在学会搭建的工作平台上尽情施展、大胆创新,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建设水平。

      延豪理事长还就四场交流会的参会人员情况进行了了解,希望学会常务理事能够积极参与到分支机构建设研讨中来,建言献策、共同谋划,推动学会分支机构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代表、秘书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