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作为中国新闻奖初评报送单位之一,根据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和相关通知要求,结合本会工作实际,制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奖”初评办法》(附件一),组织成立初评委员会评选产生拟报送作品。现面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征集第35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范围
国家批准、具有新闻采编业务资质的新闻单位,在上年度原创并刊播的科技新闻作品均可参评。
参评作品的作者应为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业务人员,包括与新闻单位具有相对稳定的聘用或合作关系的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厅局级领导干部非作品主创人员不参评。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参评。
上年度社会责任评价不合格的新闻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当事人不得参评。作品刊播当年到作品获奖揭晓时有严重不良新闻职业道德记录的人员不得参评。
二、参评项目
参评作品按照基础类和专门类分别评选,主要涉及项目17个,新闻单位的原创作品均可参评。第35届中国新闻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初评报送名额共6件,其中基础奖项4件、专门奖项2件,并将按要求增加新媒体作品(互联网、移动端原创作品)的名额。
(一)基础类项目按作品体裁申报。
1.消息: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作品。应简明扼要,表述准确,时效性强,新闻要素齐全。
2.评论:评析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的新闻作品。应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据准确,论证有力。
3.通讯:详实报道新闻人物、事件的新闻作品。应主题鲜明,选材典型,结构合理,表述生动,感染力强。
4.新闻专题:深入报道新闻人物、事件的音视频和多媒体作品。应主题鲜明,选材典型,结构合理,报道生动,感染力强。
5.新闻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报道新闻事件、反映社会生活的视频作品。应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文献价值。以事实说话,结构严谨。
6.系列报道:围绕某一主题所作的多角度、多侧面报道的集合作品,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不包括系列评论。应结构完整,报道全面,作品之间关联性强。参评该项目,单件作品不得少于3篇。跨年度作品按刊播结束年度申报。
7.新闻摄影:报道新闻的摄影作品。应现场拍摄,要素完整,新闻性、表现力强,文字说明简洁。
8.新闻漫画:评论时事的漫画和动画作品。应思想性、针对性强,富有艺术表现力。
9.副刊作品:刊载于报纸副刊及其主办的新媒体的杂文、特写、报告文学作品。应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相统一,特色鲜明。
10.新闻访谈:就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新闻作品。访谈部分应不少于全部内容或时长的三分之二。
11.新闻直播:同步报道新闻事件的音视频新闻作品。应主题鲜明,信息丰富,现场感强。要求以新闻现场音像信号为直播主体,采用的音像资料时长不超过整个作品时长的1/3。同等条件下,现场信号为本单位自采的占优。对同一新闻事件的间断性直播,可选取一个完整直播段参评。跨年度直播作品,首播时间和作品主体部分应在上一年度完成。一般性会议、演出、庆典、商务活动等的直播作品不参评。
12.新闻编排:以动态消息为主的报纸新闻版面、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编排作品。报纸新闻版面应政治性、新闻性、艺术性强,标题准确,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广播电视栏目编排应编辑思想明确,编排合理流畅,主持人驾驭得当,制作水平较高。
13.新闻专栏:新闻单位原创、有共同特征的新闻作品栏目。应连续刊播1年以上,年度内刊播不少于48周、每周不少于1次;栏目有统一的标识,内容与定位相符,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社会影响较大。报纸新闻专栏版面位置应相对固定,不含专刊专版。曾获新闻专栏奖项的栏目,如有重大创新,间隔5年后方可参评。
(二)专门类项目不限作品体裁。
14.重大主题报道:报道年度重大活动、重大主题的新闻作品。应政治性、思想性、新闻性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15.国际传播:以国(境)外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精准体现国别区域传播特点的新闻作品。应新闻性、针对性强,传播效果好,发挥作用突出。
16.典型报道:报道全国性或区域性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先进事迹、先进经验的新闻作品。应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代表性,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17.舆论监督报道:揭示社会存在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时代进步的新闻作品。应事实准确充分,报道客观全面,富有建设性,切实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评选标准
参评作品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四向四做”,导向正确,内容真实,新闻性强,社会效果好。
本届评选加大舆论监督、时事评论作品的报送力度,鼓励报送参与中宣部上年度组织开展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化中国行”“新春走基层”“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奖”初评工作专班和初评委员会将对收到作品进行审核及评选等工作,评选结果将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官网及具有新闻登载资质的互联网站上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正式向中国记协报送推荐作品及相关材料。
四、申报要求
1.符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奖”初评办法》规定条件的学会会员均可报送参评作品,但不得与刊播单位和个人通过其他渠道报送的作品相重复。
2.参评作品内容及申报信息应真实准确,同刊播时一致,不得造假、失实、虚报。音视频作品不得对原版播出、发布作品进行重新录制、编辑,不得删除片花、广告等任何内容,不得增减片头、片尾,复制件应完整,不得切割。同时保存内部编辑、制作和播出审批凭据,包括数字系统编审痕迹。电视作品原则上应带有播出时的频道标识等在线系统包装信息。
3.作品字数时长要求:坚持短、实、新要求。原则上不报送超长作品。对超长作品按如下标准掌握:以文字为主的消息作品1000字,评论作品2000字,通讯作品4000字;以音频为主的消息作品4分钟,评论作品15分钟,专题作品30分钟;以视频为主的消息作品4分钟,评论作品40分钟,专题作品45分钟;新闻业务研究文章8000字。系列报道作品以所申报的每件代表作体裁适用相关规定,1件代表作超长,视作超长作品。专门类项目同体裁作品按上述要求掌握。
4.参评人员和组织推荐单位应逐字逐句、逐帧逐秒检查核对作品,逐项审核申报信息。中国新闻奖评选对存在差错作品实行获奖等级限制,请各单位严格审核把关。
5.参评人员和组织推荐单位应根据填报说明填报《参评作品推荐表》(附件二)。
五、材料要求
1.报纸作品,提交作品所在版面样报和作品复印件;通讯社作品,提交打印稿和1份媒体采用样品;期刊作品,提交刊发页复印件和1份完整样刊。
2.广播、电视作品,提交完整文字打印稿及广播电视端播出的高清晰音视频作品复制件。不得对原版播出作品进行重新录制、编辑,不得删除片花、广告等任何内容,不得增减片头、片尾。复制件应完整,不得切割。广播作品格式为WAV或MP3;电视作品格式为AVI或MP4。
3.新媒体作品,提交作品首屏的打印页,有音视频内容的须提交完整文字打印稿,在《参评作品推荐表》填报长期有效的作品网址(二维码)。
4.由多篇作品集合而成的系列报道等,应在整组报道的开头、中间和结尾3个阶段各择1篇代表作,并提交3件作品样报或复制件,填报《系列报道作品完整目录》(附件三)。
5.国际传播作品,应提交国际传播效果证明材料。外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应附中文译稿,不得改写或超出原文内容。自荐、他荐作品应提供获奖证明复印件。
6.新闻版面、摄影、漫画参评作品制作成像素为1422×800至3558×2490之间,不小于1MB的RGB模式JPEG文件。广播作品制作成128K码率的WMA格式音频文件。电视作品制作成1000K码率,4∶3视频页面比例,页面大小为640×480像素的MP4格式视频文件。音视频作品单一文件大小超过500MB,切分成多个文件按顺序上传。
六、材料寄送时间及要求
1.作品报送截止时间为2025年4月7日,逾期不予受理。
2.参评作品及填报的各类表格均应分别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者内容一致。电子版材料应包含Word和Excel格式的《参评作品推荐表》以及参评作品的扫描件。纸质版材料应包含根据上述材料要求提供的参评作品以及盖单位公章的《参评作品推荐表》原件。打印或复印请一律使用A4纸。
3.报送材料须注明“中国新闻奖材料”字样,纸质报送材料以快递方式寄达,音视频作品请以U盘形式提交(外包装盒上请务必写上参评作品信息),同时请将参评作品的相关电子材料发送至学会工作专班指定联系邮箱(csstj@cast.org.cn)。所有提交材料不予退还,请自行保留底稿。
4.相关附件请从学会官网下载。(https://www.csstj.org.cn/xwzx/tzgg/art/2025/art_d983bcb1bcfb45718157f96d260c67c0.html )
七、其他说明
1.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享有无偿使用申报材料的权利。
2.评选办法解释权归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3.评选活动不向候选人或者候选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4.未尽事宜,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奖”初评委员会研究决定。
八、联系方式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奖”初评工作专班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3号国家科技传播中心2F01室
邮编:100101
联系人:彭 韬 010-64553325;李松纬 010-64553323
邮箱:csstj@cast.org.cn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