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活动

返回

第三期“新物种”新春启动滇西野外科考研学 ——融合生物多样性考察 师生共创AI共生求解“未来之问”
发布时间: 2025-01-14    

2025年2月6日至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野外科考之旅“新物种”滇西野外科考研修营将在云南拉开帷幕,这是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人文感知与创新实践的跨界之旅,旨在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发现拔尖创新人才。

以“未来之问”为主线的本次活动是“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的第三期,也是“新物种”继哈密野外科考科普研学后的又一次创新探索。2024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在腾冲科学家论坛期间发布全国科学传播与野外地标科考研学(云南)基地创建消息,新春伊始即举办首次科考活动。

本期研修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指导,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联合云南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主办,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百度AI技术生态群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

科考活动依托滇西地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实地科考与多学科教学融合,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前沿科技赋能产业、求解“未来之问”,既“仰望星空”,又紧扣当下。在亲历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过程中,唤醒对自然与文化的感知力、对未来的想象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强调在自然教育中发现个性差异,尊重兴趣、因材施教,以超常规培养、贯通教育新范式,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共创、人机共生的沉浸式学习之旅,也探索一种科技赋能文旅、教育、乡村振兴的产学研之道。

野外科考站点别具一格,探寻科学与人文融合之美

滇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这里不仅有壮观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还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为野外科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滇西地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人文科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次研修营将深入云南玉溪、楚雄、大理、怒江等多个地州,涵盖多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沿途走进黑井古镇的千年制盐古井、元谋人遗址,感受人类生存与进化的密码;探访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体验大地上构建的精神家园;在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考察生物多样性;在程海螺旋藻和丽江食用玫瑰的溯源体验中,了解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独特魅力。

为期8天的活动中还将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参与地质勘探、生物样本采集、生态环境调研等多项科研任务,深入了解滇西地区的自然生态与地质历史;深入少数民族村落,探究少数民族音乐与服饰的特征与疗愈功能,感受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跨学科专家团队引领,开启跨界人机共创之旅

本期研修营沿袭前两期特色,继续邀请多领域专家齐聚,特设“未来之问”产业创意赛道,以多维视角,体验教与学、师与生、人与机的未来生态。

本期研修营的专家汇聚了来自博物学、地质与古生物学、哲学、人类学、教育学、艺术学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3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多位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校长、院长,还有中国著名探险家、传奇创始人、各界观察员,共同在滇西大地开启一场知识与探索的盛宴。

教育模式创新探索,拓展产学研融合之径

据了解,研修营创新课程分为自然科考、人文科考和AI研学模块。自然科考板块将围绕生物多样性,在气候、地质、土壤、植物等环境生态等方面进行研学,重点在云南滇西地区植物与鸟类的考察与发现;人文科考板块将围绕云南滇西地区多民族形成及发展,借鉴田野调查方式、结合生理感知智能等技术,进行社会学与人类学考察,重点在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与疗愈功能的探究;AI研学板块将围绕科考过程与知识学习,开阔眼界,借助AIGC等生成式工具,培养未来观念与批判性思维方式,唤醒想象力、提升“提醒”“提问”水平、具备团队协同意识,掌握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复合型拔尖人才。通过“未来之问”产业创意赛道,与企业家、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创意。

此次野外科考活动面向全国选拔优秀营员,不限学校、学科、专业,中学到研究生层次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大学以上报名者需通过初选、复试等环节,最终将录取18名优秀营员,与顶尖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一起,开启这场极具挑战性的“新物种”计划。(曹素妨)

滇西野外科考路线图


报名请扫描二维码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