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分论坛六成功举办:AI与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传播
2025年10月25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分论坛六AI和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传播”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论坛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导向,围绕AI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实践、品牌建设出海、文化叙事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传播的数字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顾问杨曦沦,副主任周世华,执行秘书长曾峥及学界专家、企业精英及青年学者共计十余人出席论坛。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主持论坛并做总结
杨曦沦在发言中提出了“科学品牌观”,从理论层面锚定国家形象传播的“可信化”“科学化”方向,强调品牌建设应具备可证伪性、可重复性与展定性,以构建国家形象与国民品牌的“可信传播体系”周世华则以欣旺达集团为例,介绍集团如何以“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文化共鸣”为出海理念,通过闪充电池、液能储能系统等原创技术,打破欧美市场技术壁垒。并通过不断融入当地社会,展现“中国科技负责任、可信赖”的国家形象。
企业分享环节,,中天科技首席品牌官叶振华分享了以“质量文化”突破国际市场的经验;工业品牌营销高研院创始人杜忠介绍了金太阳精密铸业通过品牌升级成长为全球核心供应商的路径;中建集团海外传播处处长王淇则分享了通过《智慧建造》纪录片,以生动比喻和动画技术成功将“中国建造”塑造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国际IP,并实现海外传播量超8100万次的案例。
学界研讨环节,吉林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郑祥丽通过AI语料分析,提出了分众传播策略;兴唐通信科技李嘉琪探讨了政务传播的数字化路径;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刘佳辰从技术、文化与话语三个维度论证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王素玲系统指出了国家形象传播的六大困境与转型路径;河北北方学院讲师张永瑞以游戏为例,阐释了数字产品的文化传播力;北京外国语大学郭少冲博士团队分析了新疆文化在欧美受众中的接受差异;四川大学博士刘云磊则从理论层面探讨了AI图像对国家形象构建的影响。
周志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分论坛达成三大共识:一是AI与科技创新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引擎”,需推动技术嵌入、文化再造、话语建构的深度融合;二是国家形象传播需“产学研协同”,企业应将“国家元素”融入海外实践,学界需扎根基础研究并学以致用;三是受众差异是精准传播的关键,需针对不同区域、文化背景制定“差异化策略”,构建可信、可感、可亲的中国形象。未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将持续深化合作,围绕“AI+国家形象”“科技品牌出海”等议题开展后续研究与实践,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为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传播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